个人养老金发展不及预期:保险业能做什么?

2022年11月开始实施建立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的落地,标志着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

如今,试点工作即将运行满三个季度,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情况如何?7月21日,人社部发布的消息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4030万人。按缴纳个人所得税人群计算,个人养老金参加率并不低。但最新数据也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仅有900万名开户者完成了资金缴存,约占同期开户人数的30%,且个人养老金共缴费182亿元,人均缴费金额为2022元,距离每年1.2万元/人的税优额度仍有较大的差距。

面对这种局面,金融行业能做什么?在近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养老金高峰论坛上,多位养老金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金融机构人士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供需两侧不均衡

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李文认为,个人养老金目前面临的困难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人均缴费水平较低,投资功能有待发挥。同时,个人养老金账户有60多亿元资金尚未开展实际投资,已投资部分也偏好保守,六成投资者选择存款储蓄,三成投资者选择公募基金。其中投资权益类养老基金的规模仅约12亿元,约占个人养老金全部投资的7%,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第三支柱50%以上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相比仍有较大的投资空间,存在明显的长钱短投现象,既不利于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也不利于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是产品供给种类单一,投资效果不及预期。尽管个人养老金已上线600余只产品,但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以公募基金为例,目前只有养老目标基金被纳入了产品名录,而其他业绩表现长期优异的股票基金、固定收益基金和指数基金等产品尚未被纳入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范围。同时,由于受股票和债券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各类个人养老金产品业绩普遍在年化2%至5%之间,尚未形成真正能够满足个人养老金长期风险收益特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体系,不利于实现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的目标。

三是以产品销售模式为主导,配置服务生态尚未形成。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是基于账户持有人全生命周期维度的资产配置方案,需要根据年龄、风险收益特征、资金属性和实际投资需求等个性化因素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但目前个人养老金业务仍处于“渠道为王”的产品销售阶段,投顾业务服务的缺失使得各类行业机构的养老产品呈现出比拼规模和业绩为主的状况,尚未真正形成“客户导向”的资产配置服务生态。

在建信养老金公司总裁曹伟看来,供需两侧不均衡,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从需求端来看,当前我国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未富先老,国民财富积累不足;二是未备先老,大部分国民的养老规划并不清晰。从供给端来说,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并不充分,养老产业涉及养老咨询、养老金管理、养老服务的提供等方面,从调研情况看,我国养老产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更深层次地解决养老产业存在的痛点和难点。在需求方做好个人养老的整体规划,个体在年轻时开始进行养老金的积累和投资,提前考虑年老时所需养老服务的同时;供给方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居民做好养老金规划和投资,通过扶持国内养老产业发展等方式,降低养老产业的运行成本,提供性价比较高的养老服务。”曹伟说。


痛点难点如何解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正在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力加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不少与会专家认为,政府、市场、行业协会等要共同发力才能更好地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

“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出台后,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三支柱的建设对于国民金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人养老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长钱短投、收益率不理想等,需要各方持续努力解决。”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有棠认为。

国民养老监事会主席聂明隽表示,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特别是发展以市场化为特征的二、三支柱养老保险,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推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不仅需要发展个人养老金,也需要发展个人商业养老金融等其他产品业务。

就如何进一步提高个人养老金的覆盖面问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在发言中表示,一方面,个人养老金具有去中心化、独立性、精算中性等特征,可覆盖所有人群。目前参与个人养老金需要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然而新经济和新业态的发展容纳了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加快取消参加范围的限制是个人养老金扩面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需要调整和完善财税政策。具体而言,一是要在领取时对投资收益部分做免税扣除,增强税惠吸引力。二是适时提高享受税惠的缴费额度,建立抵扣额度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指数化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三是拓展税收优惠方式,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财政补贴,提升制度的公平性和覆盖面。

就如何建立养老金二、三支柱的对接机制问题,海富通基金总经理任志强认为,要允许企业年金中个人缴费额度未用足部分用作缴纳个人养老金。由于企业年金普及率不高,如果个人所在单位没有建立企业年金,个人无法享受这一福利。对于未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员工,建议允许个人使用个人缴费比例的额度缴纳个人养老金。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结构改革决定了个人养老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相关政策如何向多数人的制度导向调整、充分释放个人养老金的发展潜力,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朱俊生表示。


哪些方面需要发力

养老金制度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与会人士认为,需要持续推动个人养老金生态的建立和完善。面对个人养老金发展现状,下一步,各方应从哪些方面努力,以加快推动个人养老金快速发展?

李文认为,一是持续完善个人养老金的制度机制和业务模式。包括及时总结和评估试点运行的成效,并尽快拓展至全国范围,同时积极探索提升税收等相关政策的激励效果,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二是加快推动二、三支柱账户的打通和转换,进一步健全“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机制,有序扩大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队伍;三是加快推出个人养老金投顾业务的相关规则,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推动养老投顾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个人养老金从“卖产品”向“提供账户解决方案”转变,以投顾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养老资产的科学合理配置。

他还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开户的引导。个人养老金相关机构间应积极开展合作,吸引更多客户参与个人养老金投资。并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禀赋优势,提供差异化的组合产品和服务,通过投顾服务帮助客户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挑选和投资。另外,持续加强投资者的养老金融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帮助投资者树立尽早规划、长期投资、资产配置等个人养老金投资理念,加强全社会对养老金问题的关注。

“发展个人养老金是一个国家的制度性安排,是会影响未来很多年、很多代人的长远制度设计,是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顶层设计需要不停地试点反馈,再试点和再反馈,逐渐找到制度运行的最佳机制。”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表示,个人养老金的核心是社会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开。社会属性是发展个人养老金的初衷,金融属性是保障更好地发挥社会属性的重要手段。如果失去金融属性,养老金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失去社会属性,养老金的发展也会偏离初衷。

在商敬国看来,要总结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扩大个人养老金覆盖面,同时要提高参与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个人养老金是很受社会欢迎的制度性安排,虽然在参与端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符合参与条件的人群中实际参与率还是低于预期。

“应当考虑到没有纳税人群的合理诉求,扩大个人养老金覆盖面,这是发展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同时,参与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亟须跟上,这也给个人养老金的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探索更适合养老金长期投资风险偏好的资产管理模式以及要有适当的客户选择权与高度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团队。”商敬国说。